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02旺源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诚邀
- 08/02“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登陆《博览群书》—
- 08/01传承与创新·看“蝶变”的山东工美 2020第十二
- 07/30青年美术家王欣花鸟画作品欣赏
- 07/30中国康养文旅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一行赴黔西南州
“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登陆《博览群书》—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伟大政党难得的历史时刻,回望来时路,回眸心灵史,总结成功的经验与教训,重温初心与使命,焕发精神迈向新的百年。8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八期《博览群书》杂志,全新推出重磅专栏“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该专栏得到光明日报和中央党校大力支持,中央党校文史专家团队倾力打造,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李文堂教授担任栏目主持人。
李文堂在主持词中指出,“晚清以来,中西文明深度接触,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有冲突与融合,有交流与交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这种激烈碰撞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百年史,而且也延续和创造了自己的经典,可谓有史有经。没有一个现代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忠诚于自己的经典,视经典为神圣,以经典为信仰之源;也没有一个信仰型组织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将经典化为历史,在历史中诠释经典,在实践中重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不是思想孤岛,而是人类文明孕育出来的果实,无法割断与人类文化经典的关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而是活着的历史生命。他阅读,他思考,他创作。他漫步在人类文化经典之林中,与不同文化传统对话,与不同思想流派交锋。没有这一切思想活动,就会故步自封,一潭死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气象。”“党内大批政治家、知识分子、普通党员干部,都通过直接的阅读或间接的接触,与人类文化经典发生这样与那样的联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一起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史。”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田嵩燕在《<天演论>:20世纪中国革命的序言》一文中指出,《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主旨就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讨论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严复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翻译此书,正是要借助进化论思想警示国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公理,今日之中国要想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必须奋起自强,救亡图存。严复译书的目的在于呼吁救亡,因此他只选择了原书中他认为最符合当下中国需要的部分进行翻译,并且在译文后写下了大量案语,结合现实,发挥己见。严复这部“评论版”的译作于1896年完成,1898年以《天演论》之名正式出版。据统计,《天演论》问世后先后刊印过三十多个版本。《天演论》直面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时代主题,为困顿与求索中的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并且迅速风行全国,“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词汇一时间成为了知识界、媒体热烈谈论的高频词汇。流风所及,有的学校将《天演论》列为教材,有的教师让学生做“物竞天择”的命题作文,更有不少爱国青少年自号“竞存”、“适之”。《天演论》流布数十载,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都曾研读过《天演论》。“从《天演论》问世之后数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思想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天演论》的出版传播为20世纪的中国人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为此后数代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力量和思想资源。同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们又是在不断与《天演论》对话的过程中,开辟了新的理论境界,为中国的变革发展指引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天演论》堪称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序言。”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林雅华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一文中指出,1932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德文全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出版。在与西方几乎同步的情况下,《手稿》的节译本进入中国。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真正对《手稿》展开全面研究的当属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李达在深入研究日译本《手稿》的基础上,于1935年出版了《社会学大纲》。在其中,李达援引《手稿》内容阐发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辩证过程。在1937年版的《社会学大纲》中,李达创造性提出了“实践的唯物论”概念。1938年,毛泽东在阅读《社会学大纲》时批注道:“找出法则,指示实践、变革社会,这是本书的根本论纲”,更称其为“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中,历史是一个趋向未来的世界图景。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首先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中人的异化这一基本现实的批判。“人的定义”与“人的实现”无疑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和基础。它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洋溢着一种人道主义的激情,从而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全然漠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网址: http://www.zgmzblzz.cn/zonghexinwen/2020/080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