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6/13群英荟萃,好手云集——第二届"三好杯"民族
- 06/13我国历史上曾有57个民族,为何现在只剩56个剩下
- 06/13发货到签收仅8小时,天舟二号这样送“快递”
- 06/13黄剑雄任湖北十堰市长
- 06/13《妻子》晒嘉宾民族服装造型,刘涛温婉大气,
文化事业需要大批坚守者
《民生周刊》记者王迪
扎根基层,已经从事文博事业30年的王瑞霞,谈起文博工作,仍然激情满怀。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与自信,让她在文博道路上固本开新、行稳致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博事业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的就是文化自信。
近年来,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一座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在城乡社区拔地而起,场馆机构全面免费开放,为人们提供更多学习、感悟、传承文化的场所;一间间文化大院、村史陈列馆、农家书屋,开到老百姓家门口,文化就在身边,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文化就是百姓的日常。
春节期间,电影市场井喷。其中,反映普通百姓情感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超40亿,观众的热情,反映了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浸润人心。
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我们已经总体解决了“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将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好不好、精不精”,将是今后面临的主要矛盾。
让公共文化服务跟上时代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塑造文化自信,让文艺作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春风化雨,融入生活中,引发共鸣,是新时代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践行的难题。其中,文博事业,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需要一大批王瑞霞,也需要王瑞霞那样30年如一日的坚守。
《民生周刊》记者王迪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网址: http://www.zgmzblzz.cn/qikandaodu/2021/0531/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