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4/09北方民族常南下侵扰中原,为何春秋和三国时,
- 04/09一个永远“不死在床上”的民族,为战斗而生,
- 04/09马未都谈日货:日本的民族把一些事都能做极致
- 04/09广西植根民族文化沃土打造民族普法金色品牌 “
- 04/08用实力彰显民族品牌魅力,一线墙布品牌领绣墙
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途径探析基于甘肃省临潭县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所谓“戎狄”融合于华夏诸邦的文献记载,“北方的白狄,……其礼制组织均已相当华化”(1)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23页。。1923年,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2)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一书运用金石录、诗文集、正史、方志、杂记、随笔、画旨、画谱、书法、进士录等贰佰贰拾种文献,以具体人物为中心,从儒学和佛道两教、文学(如诗文词曲)、美术、礼俗等方面论证了元时色目人的华化问题,着力反映“畏吾儿、突厥、波斯、大食、叙利亚”等“本有文字,本有宗教”的群体“入居华地”“改从华俗”的现象,讲述了我国元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状况,引起多方学者的强烈反响。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3)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更是用大量篇幅论述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大混杂、大融合现象:唐朝的统治阶级中就有不少是各族的混血,汉化鲜卑贵族的支持在其夺取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继唐之后的后唐、后晋、后汉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的。自唐至宋的五百年间,中原地区就是一个以汉族为核心的民族熔炉,许多非汉民族被当地汉人融合,如史载有名的族体鲜卑、氐、羯等名称在文献中逐渐消失不失为例证。宋代以后,进入中原地区的北方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人、满人不断给汉族输送新鲜血液;而蒙古人西征战争中带来的“探马赤军”,经过长期的族际通婚和文化交融为中华民族增添了新成员——回族。汉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过程中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经由劫掳或移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若干代后就融合于当地民族了,比如公元399年在吐鲁番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建立的麴氏高昌国原本是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据《魏书》《北史》的记载显示其胡化已深,后臣服于回鹘,其后裔融合于维吾尔族。关于各民族间相互关系问题的探讨始终是民族史、民族学分别基于历史、现实的维度进行考证的重点问题之一,最能说明其关系的显然是对其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情况的考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临潭县这一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阐释该地区各民族间相互交融的过程、原因和结果。
一、临潭县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现象
临潭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海拔2400~2500米。春季干旱、冬季严寒、夏季多雨,时有冰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质条件恶劣,农业发展颇受限制。从行政、文化区位来看,临潭县与卓尼县为邻,同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牧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部。汉代“为临洮县,归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晋时期在今临潭地区设立洮阳县。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首置洮州。两晋、南北朝吐谷浑入居。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将汎潭县改为临潭县。唐天宝元年(742年)仍称为临洮,后陷入吐蕃,战乱频仍。宋为喃厮啰政权占据,称洮州为临洮城。绍兴四年(1134年)为金所据,此时仍称洮州,属临洮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临潭县至今。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卓尼设治局成立,脱离临潭历代之属。1949年临潭解放,隶属岷县专区。1950年,又归临夏专区。1953年,县驻地由新城迁至旧城。同年11月,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隶属至今。”(4)临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潭县志(1991—2006)》,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临潭县境内主要有汉族、回族、藏族和土族,宗教信仰复杂多样,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道教等,还有对当地各族人民社会生活影响深远的龙神信仰、城隍信仰等民间宗教。其中伊斯兰教又分为多个教门,如西道堂、格迪目、新教、北庄、华寺、哲合忍耶等教派、门宦。
一般认为,藏族是临潭当地的土著民族,回族、汉族则是明朝时从内地迁居此地镇守边疆的将士后裔。不少回族、汉族的口碑资料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于南京纻丝巷,1928年顾颉刚先生所做调查也记录了这种口述回忆。(5)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7~218页。依此计算,藏族、汉族和回族很早的时候就共同居住在这一地区了,这三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状况即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网址: http://www.zgmzblzz.cn/qikandaodu/2021/0408/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