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4/08用实力彰显民族品牌魅力,一线墙布品牌领绣墙
- 04/08殷商时期的古老民族,消失了数千年,因考古而
- 04/08【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马来人与古代马来西亚
- 04/08民族企业当自强 央媒点赞宝能汽车背后意味着什
- 04/08世界史上最悲剧的民族如今流离失所没有国籍,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西昌彝族村的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统领提出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而文化振兴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基于乡土社会生发而出的乡村文化不仅赋予了乡村生活的价值,更有理由成为文化寻根的关键。而乡村文化与乡村社会结合后所衍生的秩序遵循则成为乡村治理的道德教化力量,也成为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彝族聚集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作为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西昌市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实践和探索,该地区彝族村又因地理、人文、地方发展的不同,乡村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不同情况和问题。本课题组随机对该地区彝族村进行调研,梳理其文化建设过程,剖析地方创新实践,为地方彝族村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提出优化建议。
一、西昌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昌市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和体系,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措施到位,制度保障
首先,为践行乡村振兴发展,切实抓好西昌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国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建设,西昌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18年到2020年先后出台了相关推进措施和机制如《西昌市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市实施方案》、《西昌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转型跨越发展考评激励办法》、《西昌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西昌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进方案》、《西昌市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并以“除陋习、树新风”为重点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重塑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德治新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其次,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各市委常委、市政府各副市长为领导小组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先进创建组、宣传报道组、督导组等4个工作组。有力的推动各项保障任务落地,让西昌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有了组织保障。
2.加强宣传,强化思想引领
西昌市以文明示范街道、乡贤文化长廊为载体,在每个乡村的主要街道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文化墙;2019年共印发《西昌文明礼仪手册》、新农村“四好”家庭创建、移风易俗等宣传资料共计余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构建宣讲服务平台,开展宣讲活动372场次,听众达17万余人;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文明学校”、“农民夜校”作用,积极开展“六传六习”活动、脱贫攻坚、感恩奋进、科技培训、“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感恩教育巡回宣讲等教育培训。2019年全市244所农民夜校集中开课共4880期;开展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200余场次。全年完成农村惠民电影放映2772场(次),每年观影人数累计14万人(次)。
3.结合彝族特色,开展“德古宣讲”活动
“德古”在彝语里是在彝乡民间有口碑、有威望德高望重的智者。西昌创新思路,凸显特色,积极吸纳“能说会道、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德古”在13个彝族乡镇(撤乡并镇前)开展“感恩自强”“敬畏法纪”“移风易俗”等宣讲活动。德古宣讲团成员与包村干部一道走村入寨,奔赴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夜校,为彝族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双语宣传;西昌市纪委监委改变以往的传统宣讲方式,联系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市广播电视台,邀请凉山州彝学会理事吉伍依作担任宣讲人,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五乱”问题专项整治、感恩奋进教育主题,广泛收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和鲜活素材,录制成彝语音频、汉语字幕的电视专题片《德古大宣讲》,以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引导彝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崇尚节俭、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4.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1)树典型,立标杆。广泛征集“道德模范”、“西昌好人”等线索和事迹,并在每个乡镇设立善行义举榜,用身边的好人、模范人物,引领乡风建设向纵深推进。2019年5人被评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类型的“四川好人”;在第六届四川道德模范评选中,2人获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模范;评选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0人,“最美孝心少年”2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网址: http://www.zgmzblzz.cn/qikandaodu/2021/0408/1068.html
上一篇:民族问题概念的起源与流变年
下一篇: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途径探析基于甘肃省临潭县